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担当奉献者

文章来源:应用外语系发布时间:2020-04-01浏览次数:684

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第一选择,是面对党旗举起右手时的庄严承诺在践诺的过程中,奉献的可能是时间、精力,可能是财物、爱心,也可能是健康,更可能是个人安全么春艳同志作为应用外语系党总支部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正是以共产党员特有的奉献和担当,勇敢地直面安全风险、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置安危于外 只为共产党员责任在肩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我们的假期生活失去了节奏,原本带着孩子回老家过年的应用外语系党总支部党员么春艳老师,因疫情滞留在黑龙江老家不能返锦。随着原定开学日期的临近,因为手头没有任何教学材料,几乎没有办法满足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需要,么老师的内心越来越焦虑。能返回锦州的最后一趟列车3天后即将停运,但是“绝不能耽误孩子们上课”这个念头让么老师毅然选择冒险返回锦州。当时正是疫情爆发的高峰期,每天新增确诊病例的数字都在一万以上,么老师的妈妈一直不同意她这个时候回去,央求不成,就了:“疫情这么严重,为啥非要冒着风险回去,身边都啥人你知道吗?爱走你自己走,孩子留下。”她丈夫试图说服她“需要啥我给你寄过去,复印扫描的咋就解决不了了?老实在家待着得了,别回来了。”家人的劝阻让么老师也有些犹豫,要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只她自己,关键是还有9岁的儿子任何一个母亲,面对可能的风险,自己接受和面对容易做到,但是让孩子面对实难做到按说,因疫情原因不能返锦情有可原、无可厚非,但是一向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她,不把课准备充分,就是觉得心里不落底,就是觉得没法面对学生。所以虽然她心里也充满了对孩子安全的担心,也充满了对父母、丈夫的歉疚,但是辗转反侧了一夜,还是决定第二天回锦州17个小时的火车,还是白天,车厢里人员来回走动,谁也不知道会不会遇到病毒携带者么老师的妈妈怎么想都无法不担心,“软的硬的”都留不住她,只好流着泪帮她收拾行李,爸爸把给她和孩子带的路上吃的东西套了一又一个食品袋,装水的保温杯就准备了三个,杯盖处用食品袋一层层裹住,嘱咐说:用过的水杯就收起来别再用,换下一个。远在锦州的丈夫也只支持她的选择,只得一遍又一遍打电话叮嘱她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孩子。在火车上儿子么老师总是抠手机问她:“妈妈,你为什么坐车还要不停的看手机啊?不陪不听爸爸的话好好待着她说:“妈妈不是在玩,是在工作啊,要统计学生的健康情况,还要和同事商量给学生上课讲什么,这些事情都不能耽误

深耕细作 只为学生茁壮成长

       千辛万苦回到锦州后,么春艳老师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上课的材料。系统线上教学这还是头一遭,《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和《社区活动策划与实施》这两门课十分小众,尤其是后者,网络平台上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也是十分稀缺,翻遍了学院提供的所有在线教学平台、百度文库、豆丁网、爱问共享资料这些网站,只在智慧职教里找到三个视频资源,却因这三个资源的版权限制无法添加到课程目录下,这样这门课完完全全变成了直播课。每个周三课上布置的作业,周四就要进行讲解,加上有的同学作业提交的晚,而对每份作业么老师都需要逐字逐句的进行批改,对每份策划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的放矢为学生做讲解,所以每次批改完作业都已经是深夜,第二天还要早起准备一天6个学时的教学工作。么老师说:虽然这样的工作节奏让我感觉疲惫,虽然孩子每天“妈妈你什么时候能不工作?妈妈你什么时候能陪我玩一会儿?”的不满让我心里感到很愧疚,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为学生负责,学生每天对着电子屏幕学习好几个小时,将心比心,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可不能敷衍了事。

      实训课教学也给么春艳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原计划两周的实训课程因疫情被调整成了九周,这多出来的七周时间给学生练什么?围绕就业与创业训练,还可以拓展哪些内容……一个个问题都要考虑全面,生怕漏掉哪个环节,一个个实训方案推到了再重新设计,只为了能让学生像重视在校实训一样重视线上实训,助力他们在特殊时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顺利就业。在与安嘉伟老师充分研讨后,么老师决定在实训环节加入思维训练和情商训练的内容。为了让实训的内容饱满,么老师在平台上查找情商训练和思维训练相关课程,认真学习研究视频内容,选出和就业创业比较贴近的内容作为实训内容的补充。对么老师来说,这是个全新领域,需要在课前充分准备。每天么老师都需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针对知识点在网上寻找相关案例或训练题目,自己不懂的就请教之前假期参加教师培训时候的指导教师,然后再把设计好的讨论内容发布到微信群和平台上。加上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每天对着电脑十三四个小时已是常事。

身体力行 只为学生安危冷暖

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么春艳老师的心中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早晨睁开眼就打开手机统计学生的健康状况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假期的时候有些学生起床晚,也有学生一时忘了汇报,每天10点以后么老师就开始给那些还没有进行汇报学生打电话询问具体情况,一个学生接了几次电话后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都快成我的闹钟了,放心,明天一定第一时间汇报。”
非常时期,就怕学生心理出现焦虑和负担,么春艳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做好疏导。有个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么老师慷慨解囊,拿出1000元钱帮助他;有个学生家中长辈去世,么老师第一时间打电话安慰。通过班级微信群、线上班会等形式,么老师不断地把疫情防控知识、防控措施等内容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让他们知道在这场战“疫”中,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只有我们同心抗“疫”,才能最快的赢得胜利。么老师说:“虽然现在我看不到两个班40多名同学的脸,但通过每天的沟通交流,我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么春艳老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她经常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个人的行为要为所在集体负责,为了保证集体的利益必要时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正是她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在一朝一夕的为人处事上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在这场共克时艰的战“疫”中,么老师管理的班级有三名同学勇敢地站到了抗疫前线,当起了志愿者。么老师感到欣慰的同时,每天都会不定时跟他们联系,除了表扬鼓励他们外,还反复嘱咐他们要做好个人防护,指导他们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遇事不退缩,敢于冲在前”,一直是共产党党员么春艳老师奉行的准则。如今,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守护着她心爱的学生,用她那并不健硕的肩膀扛起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